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中国,以前市民去银行存取2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现金,都会上报到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明年7月1日以后,这一标准将下降至5万元。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将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并规定以人民币计价的大额跨境交易报告标准为"人民币20万元"。
与现行规章相比,此次新规的变化包括将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调整了金融机构大额转帐交易统计方式和可疑交易报告时限;新增规章适用范围、大额跨境交易人民币报告标准等内容。以人民币计价的大额跨境交易报告标准为"人民币20万元"。同时对交易报告要素内容进行调整,设计了要素更加精简的《通用可疑交易报告要素》。
个人跨境转帐20万元以上要报告
《管理办法》规定的大额交易报告标准有三条:一是自然人和非自然人的大额现金交易,境内和跨境的报告标准均为人民币5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二是非自然人银行帐户的大额转帐交易,境内和跨境的报告标准均为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三是自然人银行帐户的大额转帐交易,境内的报告标准为人民币50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跨境的报告标准为人民币20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
对自然人客户"人民币20万元以上"的大额跨境转帐交易报告标准是《管理办法》的新增标准,此举可以加强对跨境人民币交易的统计监测,更好地防范人民币跨境交易相关风险。按照《管理办法》,人民银行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大额交易报告标准。
标准降至5万元主要为反洗钱
《管理办法》规定,对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金融机构应当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比如,自然人通过银行机构用人民币现钞购买美元现钞,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办理业务的银行机构需将此交易作为大额交易上报。
据介绍,《管理办法》将大额现金交易报告标准从现行的人民币20万元调整为5万元。加强现金管理是反洗钱工作的重要内容,国际上现金领域的反洗钱监管标准大都比较严格。比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大额现金交易报告起点均为1万美元(或等值外币),而监管部门为打击特定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据法律授权还可以进一步下调现金交易报告标准。其次,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普及、发展和创新便利了非现金交易,居民的现金使用偏好正逐步发生转变,正常的支付需求通过非现金支付工具可以得到更加快捷、安全的满足,这为强化现金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最后,反腐败、税收、国际收支等领域的形势发展也要求加强现金管理,防范利用大额现金交易从事腐败、偷逃税、逃避外汇管理等违法活动的风险。
《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发现或者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客户的资金或者其他资产、客户的交易或者试图进行的交易与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相关的,不论所涉资金金额或者资产价值大小,应当提交可疑交易报告。即以"合理怀疑"为基础开展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办法要求金融机构既要在客户身分识别过程中采取合理措施识别可疑交易线索,也要通过对交易资料的筛选、审查和分析,发现客户、资金或其他资产和交易是否与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关。对于进行中的交易或者客户试图开展的交易,金融机构发现或有合理理由怀疑其涉及洗钱、恐怖融资的,也应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此外,金融机构应当同时关注客户的资金或资产是否与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提交可疑交易报告,没有资金或资产价值大小的起点金额要求。如涉嫌恐怖融资活动的资金交易可能金额较小,但按照《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仍应当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在可疑交易报告内部操作规程确认为可疑交易后,及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最迟不超过5个工作日"。
来源:明报